今年的经济形势已经差到哪个地步了?来多几个行业的人,说说自己行业今年和前两年的对比(要有实际对比数据)
- 144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坐标无锡。市里面已经开始明着抢钱了。
去年要求装粉尘监控,要价16万,全市统一的。
包含什么呢?3个粉尘浓度传感器,1台主机,1台小米电视,网线还是连的我们厂里的,目测硬件成本不会超1万元。
今年环保那边也搞什么监控体系,据说要价10万,还没正式落实下来。
应急也行动了,三天两头来查安全帽带没带,查到一个2-3万,不是一个厂两三万,是1个人不带就2-3万。而且不是当面查,有的还要翻监控看,以前都是口头警告。
其实,他们本来可以直接抢的,但还给了我们台小米电视。
发布于 2022-08-31 13:10・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万答通 - 24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银行人。银行的报表,是经济的晴雨表,我有段时间没看报表了,不想看,看了感觉明天就要饿死。好死不如赖活,眼不见为净,鸵鸟附身。
前几天开会,商讨房贷利率定价。8月一年期lpr降5个bp,五年期lpr下降15个。五年期以上指什么?不就是按揭贷款。会议纪要很简明,通篇看下来,横竖写着三个字:放!放!放!看得懂也听得懂的银行们纷纷点头,立马首套房利率下调数十个bp,直接执行基准利率。然后大家一起搓手手,这下你们该上车了吧?然而鹅城的百姓并不买账,新增按揭少得还不够塞牙缝的。没法子,谁都不傻,对市场失去信心,就跟对出轨的另一半不再信任一样,早晚都是离。
其实按揭只占银行贷款的小部分,为什么要把它拿来讲。原因很简单:按揭贷款是房地产市场最前沿最真实的反映。近年来房地产及其相关构成银行信贷业务最主要的增长,多数银行的多数贷款兜兜转转都投向了里面,无论怎么包装。如今没人买房了,谁来炒房,谁又来建房?除了房地产本身,还有大堆的依附行业随之崩塌,这些行业没几个不是高杠杆,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系统性金融风险可不是闹着玩的。哎,拖拉机当飞机开,不管它是怎么上的天,都没有降落的本事,无一例外。最直观的还是地方政府失去卖地这一主要收入来源,穷得直接抓瞎,别说继续大搞基建拉动gdp,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出了,部分地方已经开始查税补税,各种理由倒补绩效,虽然杯水车薪吧,但鸡脚杆上也有油,蚊子腿腿也是肉。值此危难关头,国资背景的城投交投等公司纷纷出马,你发债券我拿地,玩起左手倒右手的游戏,至于这个游戏又能玩到什么时候,那就得看后浪有多浪了。
再来说说经营性贷款,还是一个字:差。贷款利率是一降再降,降到裤底都快露出来了,归还贷款的依然比新增的多,如果不是银团撑着,数字比按揭和消费贷还难看。7月的社融数据还不够说明问题吗,这里面还有水分,在此不表。银行急,当局更急。保就业、促消费、稳增长,助企纾困、减费让利、服务实体,一系列密集的政策连接出台,动静之大好似春雷滚滚。然而哪怕银行喊破了嗓子,喇叭凑到耳前,创业者还是销声匿迹,小企业还是经营不下去,实体还是一片连一片的萧条和倒闭,水花之小如同石沉大海,一副死水微澜的景象,搞得这些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都非常尴尬。真是:我在上面累得要死,你在下面动都不动。
不良就不说了。
真是扛不住了。已经好几年没怎么招人,召来也留不住。今年开始撤并机构,不知道下一步会不会裁员。
洪流,这是一道洪流,一道泥沙俱下的泥石流。船上的人要抓紧船帆,没船的人请抓紧上岸。
发布于 2022-08-30 20:35・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刘衍 - 7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医药研发,坐标苏州。很多公司在裁员,隔壁某大厂做小分子的部门制剂9个人裁了6个,为啥留下了三个呢?因为是孕妇不能裁...还是此大厂,生物制药部门刚把多余的2000L罐子给卖了。大厂不行,biotech们融资受阻也纷纷裁员,新生的biopharm们因为商业化收益不理想,纷纷往cdmo里面冲。当然了,cdmo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不过呢,这行和其他短期受阻的行业可能不一样,并看不到疫情过后好转的趋势。就算是创新药,PD(L)1的前车之鉴是个人都能看的见,PD1之后的ADC,尤其是HER2 ADC,依旧是卷的不行,enhertu的淫威之下国内这坨follow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剩下的什么TROP2或者CLDN18.2也好不到哪里去。能有啥技术呢,抗体筛完了就是各种改了结构的喜树碱往上面塞,更省事的可能还是VCPABMMAE。
其实并无意批评follow策略,要比烂的话就是比院士们带货的那些从非典治到新冠的5000年文化瑰宝强多了,咋说低质量的follow也让国内患者能用上质量没那么差的新型药物嘛。就算是会长血管瘤的PD1,那也比巫医们的神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顺带还能把OK二药的价格打压到全球最低。只是如果国内的支付政策延续下去,这些低质量的follow也无以为继的话,那就是要么去买天价西洋药,或者路边挖草煮汤喝吧。
编辑于 2022-08-28 09:56・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骡马泥亚人 - 7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住过青旅,一晚上十几块那种,我经常住。现在越来越多青年也不工作,就待在床上打游戏,饿了就点外卖
现在越来越多青年也不工作,就待在床上打游戏,饿了就点外卖
这种一个房间能住六个人,甚至十个人,按月住更便宜,一个月就小几百块钱,他们打游戏一天只吃一顿,有的人几天刷一次牙,不怎么洗澡,吃饱了玩,玩累了睡。
他们以前干一个月玩三个月,多数做一些保安,外卖工作。
这几个月听他们说,大学生暑假工太卷了,一个小时八块钱,不干了,还不如躺平。
现在躺平的人越来越多,干了也挣不到什么钱,还不如躺着舒服,缺钱了再想办法,实在不行去做做兼职,当几天保安。
兄弟们点个赞,满100赞更新他们的秘密生活
编辑于 2022-09-02 15:50・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李承韵 - 5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铁路运输行业。
国企
2008年都没降过工资的单位,我两个姐姐从2020年疫情开始基本没有拿过满勤工资,年收入降了20-30%不等。
这两年因为疫情,铁路线路时不时就管控停开,导致工人们工时不够,往年暑运春运人满为患,现在人流量少了不少,淡季直接把列车停开。
由于工时不够导致劳务派遣工只能拿最低的基本工资,正式工基本工资姑且有三千多,劳务派遣工好像只有一千多,小年轻基本都是租房群体,在我们那边一套两室一厅靠近单位的房子房租就得1100-1500不等,所以劳务派遣工尤其是年轻人,在今年离职了非常非常多。
说一下房租,往年我家那套房子租给铁路职工1300随随便便还是熟人价,市场价在1400-1500,房子出租属于供不应求。2020年开始租客明显开始变少,我们租金从开始的 1400到去年我妈找了个长租1100的,姑且是租出去了。
我们家这房子这么难租大概率就是家附近的铁路单位员工收入骤降和员工离职潮。
然后现在暑运来了,客流量上来了但是之前员工走了太多,导致现有员工连轴转,时不时就有列车因为密接整趟列车职工隔离半个月,剩下能上班的职工工作量增加很多,我姐在高铁,从过年到现在也就回去了一趟老家(距离工作城市40分钟高铁路程)也就待了两天又匆匆回来加班,其他时间不是在加班就是被封控……
现在就是暑运春运缺人,但是我们单位不招人了。离职都放,新人不招…工作内容一年比一年标准化,工资却越来越低,剩下的员工除非是正式工,勉强还能安慰下自己在国企,劳务派遣只会走越来越多,因为我们单位同工不同酬………
以上信息皆为我两个姐姐提供。
我已经不在铁路很久,当时离开是年轻气盛,然后被鸡汤文学洗脑,觉得铁路一线职工做的工作没有价值总有一天会被ai取代,会面临结构性失业。
我预见了结局,却万没有想过是这种过程。
国企职工福利以及工作越来越苛刻,如我所想。然而它的日薄西山昭示着整个经济周期是我没想到的,
真难啊。
发布于 2022-08-29 03:15・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莔莔丶 - 4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制造业。
18年我还在读书,去沿海打暑假工,我能赚到五千多甚至六千一个月,就是流水线的普工。
当然,也很累,一个月连干28天,每天11小时的工时,两班倒无缝衔接,只留了中午一小时吃饭的时间,那段时间真的干的麻木了。
现在22年,四年过去,靠着本科学历混了个轻松不累的职工,每天在工位摸鱼即可,下午还有额外的午休。
但我下车间的时候,询问那些普工一个月能赚多少。
答曰,三千五。
我们厂单休一天,但是普工平时也是十一小时的,内陆地区底薪比沿海低,但我们厂的底薪也开到了一千八,比当地规定要高两百。
就这,赚的还没我四年前的多。
四年了,我们制造业的待遇还在原地踏步。
可笑我当初听到中国制造2025,看了几个大国工匠的视频,就脑子一热报了机械,结果进来是这个样子。
人口红利的结果就是工人比机器便宜,这还谈什么产业升级。
之前去一个国企实习,那企业有一条自动化流水线,全都是外国的机器,一台几个亿,国产机器就一台几百万的。
但那条自动化流水线基本不怎么开动,而是沦为领导视察的必经路线,每天一遍遍展示着自己的先进。
我问了带队的老师,为啥不用自动化取代人,答曰:不划算。
这三个字,基本断绝了产业升级的路了。
编辑于 2022-09-01 02:20・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似是不分 - 4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前30年的积蓄后30年的杠杆,5年时间就被地方政府(占70-80%)+开发商给败光了,另外还欠了一屁股的债(现有财政收入连利息都不够)。问题是以后再没有这样大的收入来源,但是还维持着这样大的支出,怎么办呢?那就只能抢劫了。
编辑于 2022-08-28 18:05・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被禁言了 - 4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差到什么程度?就是连京沪高铁,铁路总公司的印钞机、摇钱树都开始亏损了。
而自从疫情以来,交通运输行业几乎就是灭顶之灾,京沪高铁的利润相比疫情前大幅度跳水,今年只怕全年只能勉强不亏。
民航方面,也是重大亏损
不客气地说,国内大部分高铁线路都是亏损运营的,某种意义上属于公益性服务,现在为数不多的盈利线路都开始亏损,你觉得这样的公益性服务还能维持多久?是不是会涨高铁票价来勉力支持?亦或是直接关停几条线路尽量减少损失?为了支持疫情防控,你是否同意铁路总公司的这些服务涨价减量?
而民航的三大航司,都是国有企业,这样的亏损,已经是国有资产损失。为了支持疫情防控,你是否认为国有资产损失也是可以接受的?
编辑于 2022-09-01 08:52・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迷途小书童 - 2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赵灵均 - 2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晓随天仗暮惹御香 - 2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目前是死局,吃下台湾都不够,我算了一下,起码得吃下印度和印度人,才能解困。
再忍忍,如果再有一次十三届三中全会,天就快亮了。没有的话,大家都死了,也就不痛苦了,说不定万一不破不立呢。
一、信用体系可持续性
统计下一各级政府欠银行的债务总额,统计一下银行的净资产总额。政府的负债,按照极度乐观估计,计提90%的坏账。对比一下银行业整体在计提坏账之前和之后的净资产变动。看看计提坏账之后银行业整体净资产是正还是负。
二、实物价值产生与分配比率
统计一下GDP里面,公有制部门产出占比和非公有制部门产出占比,公有制部门的GDP,表示从非公有制经济当下和未来分配到的实物价值,私有制部门产出表示的是当年的实物产出。前者除以后者,表示非公有制部门按照当年产出,要多少年才能满足公有制部门一年的掠夺。当这个值大于一,经济的均衡状态就会变为公有制体量越来越大,对私有制的挤出也越来越大,实物价值产出越来越小,公有制只能更大比例地掠夺非公有制,进一步降低实物价值产出,公有制只能更更大比例地掠夺非公有制......
上面这个比率,一旦趋势形成,是不可逆的,直到推倒重来。公务员朋友最大的误区在于,见到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GDP是可以吃穿住行的,就傲慢地以为公有制创造的GDP也是可以吃穿住行的,于是就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谷底,连回头路也没有了。
编辑于 2022-08-28 19:08・IP 属地云南查看全文>>
venidici - 1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一直住顶楼 - 1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内蒙包头。
经济形势极其严峻。
小区房价从最高12000跌至现在8500还难以成交。
虽然同一房源58的价格还是11000,但私下里中介已经报到8500。
青山区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报价低于5000总价低于40万的房子了,现在多如牛毛。
中介朋友圈全是租房的,因为卖不掉。也不在发什么买房就是结婚的第一步之类的心灵鸡汤了。
一个单元十户,三户往外出租。
三楼一户从去年年初就搬空了,卖了半年没人看,又租了一年,还是租不出去。电表灯整天亮着。
还一户搬走了,也空出来。
街上空闲的底店非常多,疫情前朋友开饭店租的底店,那种烧烤地摊流。
房东见生意火爆要涨价,朋友搬走。
前几天路过,那个底店还空着。
嗯,说完房子,再说说别的见闻。
现在几乎每个斑马线都设置了礼让行人拍照。
我没被抓拍过,具体罚多少钱不清楚。
交警开始上路,抓未系安全带的,后排未系一样开单。
这个活动是最近开始的。
我没被查到过,不知道罚多少钱。
前段时间购车有补贴,鼓励消费。
旅行社带团来包旅游,也有按人头的补贴。
这些都是小事,再说个好玩的。
最近,包头机动车检验变严了,尾气检测极其难过。
这个叫机动车强制维修制度。
这就导致了大量蒙B牌照的私家车跨市检车。
按理说,检车可以全国通检。
但是周边市的检车站。好像不能检包头的车了,也不知道为什么。
尾气变严后,前几天市里发文件。
简单来说,指定了二十六家具有资质的维修厂。
如果你去I家检车站检车,尾气不合格,那么就直接被锁死。然后需要到指定的M汽修厂维修,维修后再检测。
维修费用,抖音本地有。
我就不想说了。
包头,应该属于四线城市吧,或者五线。
房地产是肉眼可见的不行了。
这是趋势,也是大势。
对了,包头有几样地区病,个人感觉发病率很高。
甲亢,疤痕疙瘩,胆结石和过敏性鼻炎。
嗯,个人独占四样,呃!
今年政府组织人去草原拔草,还好一些,不那么难过。
哦,对了。
还有今年修路特别厉害,往年也修,但感觉今年到处都在挖沟。
一个总去的小饭店老板,门口去年挖开,修了一夏天。
今年前段时间又挖开了….
老板娘那个表情….
不过这次好像几天路就修好了。
编辑于 2022-09-01 02:39・IP 属地内蒙古查看全文>>
欧阳之光 - 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与我的行业有点关系,但更多的是我观察市场的结果:
经济差到:上海3000万以上的豪宅量价齐升。
注意,我不是说反话,这个现象是真的说明经济很差。
豪宅,尤其是一线核心地段的豪宅,是不可再生资源,买了豪宅的人不会轻易卖出去。
所以挂出来的豪宅成交或许不难,但豪宅本身挂牌的数量就很少。
今年不一样了。
但这又不是甩卖。
因为价格也在涨。
引用一张图:
豪宅量价齐升,说明什么呢。
早先挣到钱的那一批人,要变现走人了。
现在正在挣钱的那一批人,急着把资金变为资产。
如果经济好的时候,有钱人会更愿意把钱投在能生钱的业务上,而不是房子上。
而有钱人发现投资机会的渠道和跨越投资门槛的能力都比一般人强得多。
现在连有钱人都找不到可以生钱的业务了,要么在走,要么在囤。
一般人还怎么挣钱?
发布于 2022-09-01 10:52・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第七地区 - 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今年疫情真的是吉林封吉林封,吉林封完深圳封,深圳封深圳封,深圳封完上海封,上海封上海封,上海封完海南封。。。
长城内外,大河上下都是一个月起步,真的是很多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老板,都纷纷失业,加入了史上最难找工作季。。。
外部环境如此恶劣,那内部呢?
全国多省市的体制内人员也都不同程度的遭遇了降薪潮。广东部分地区开始缓发补贴,深圳去年已经开始降薪,根据职级的不同,降幅在20%——25%左右。
不仅是珠三角地区,江浙沪、福建、山东等等沿海城市体制内也都降薪了,
例如:上海的处级年薪已经从35万降低到20万,主任科级公务员年薪从24万砍到了15万;天津整体降薪了20%左右,浙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收入也下降了约25%,杭州甚至达到了40%……
体制降薪潮已经波及到我国一些最富裕的省份,降薪即使还没推进到的地方,也在降薪的路上。
现在别说铁饭碗了,可能破铜烂铁都算不上,但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还是毅然决然的加入了备考公务员的“大军”中,其中应往届的90后毕业生更是成为公考的主力军!
今年在“宁可睡地板,也要做老板”的浙江,公务员报考的竞争比竟达到了1:65。
其中竞争最激烈的岗位是:台州市殡仪馆的殡仪服务管理岗位,973个人竞争1个编制。它也是一个三不限岗位:不限专业、不限学历(大专以上)、不限户籍。
浙江和广东出现的考公热难免让人有点困惑,要知道这些可都是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这是不是说明如今民营经济不太好做了呢?
还有湖南石门县县委书记号召大家多买房,“买了一套买二套,买了二套买三套,买了三套买四套。”就是买这么多房,书记也没说买房的钱从哪里来。
如果不是大环境如此差的情况下,一个县委书记怎么敢和“房住不炒”的政策唱反调呢?
说到房地产,就不得不说21年下半年,地产界纷纷掀起了裁员潮,还有恒大的暴雷,影响很大。
直接导致了今年上半年很多烂尾楼,然后断供潮的一波接一波的涌现出来。
比如在抖音就有一对网红夫妻在郑州买了一套房,当时刚好是房价的高位区,6.27%的利率,第一个月要还9000多,其中8000都是利息,1000多才是本金。
女孩当时还在抱怨,有点后悔买房了
每个月房贷,就占了两个人三分之二的收入
扣完房贷,剩余的钱只够租金…
结果买房后不到半个月
女生公司全员降薪
基础工资降到只有2000多
女生哭了,觉得自己拖后腿了。
回家在菜市场本来想买块肉
无奈最后只买了块豆腐
后来他们看新闻说全国各地陆陆续续房地产都停工了,他们就赶紧去看自己的房子建到了什么进度。发现自己的房子还在施工状态,悬着的心也放松了些, 眼看着房子建的越来越高,距离交房还有27个月,他们只要再来27次就能住进新家。
但是到了七月份,小夫妻在来工地,不出意外停工了。。。
而就在半年以前这个女孩的眼睛还是那么的明亮,
在她以前的眼睛里,
永远可以看到向前向上的希望!
但是我现在看到了女孩眼里没有了光,还有了黑眼圈。。。
他们一直以为只要努力的还房贷,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奈何停工了,大抵是过不下去了,可他们又有什么错。。。
满心期待的房子,勤勤恳恳的积蓄,掏空了家里六个人的口袋
统统化为泡影了
都说苦尽甘来
苦没走,却不知道甘什么时候来
发布于 2022-09-01 23:42・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江湖扫地僧 - 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有天从机场回家,打了专车。看到司机信息,接的单子不多,开起来也明显不像专车司机。就问他开专车多久了,他说两个月。
问原来做啥的,司机说原来做房地产的,管项目的,被裁了。我问具体管啥,他说管范围、进度、财务等等。我说那你级别不低啊。他说他是项目总。
我说你们现在公司效益不行吗。他说接不到项目。原来半年就能收到的钱,现在三年收不到,熬不住。
现在46岁,娃儿大四。我说那你结婚挺早啊,他说他毕业就结婚了。我当时推算,应该是23岁左右毕业,好像还是个大学生。但没问哪个学校,怕没听说过,很尴尬。
后来聊到我有个朋友重大建筑毕业,现在在做同类型工作。他说他也是重大的,土木毕业。刚开始在郑州,后来来了成都。
我问你为啥不回你老家,他说当年武汉那边欺生,对周边城市的人也欺负,他不喜欢,就来了成都。
虽然被裁了,前些年乘着城市化发展,也赚了些钱,自己的证也还可以挂靠,一年大几万。
再后来,我就下车了。他也和别的专车司机一样,帮我把后备箱的行李箱拿出来。
我一直很想问,你从项目总,到专车司机,落差能习惯吗。
我没问。我觉得,他能去当专车司机,应该是已经放下了吧。
编辑于 2022-08-31 23:59・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王家洛 - 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想自己本科刚毕业那会儿,大四毕业成绩最差的(那种读经管类还要挂科补考,天天在宿舍打游戏的)保底就是去国有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类(当时四大还会招不到人,到了来年4,5月要毕业的时候还要补招,因为大量人毁offer)。出国+保研的加在一起也就20%左右,然后整个学院可能只有几个人考研,大家都觉得很神奇,随便找找工作就好了,犯得着考研这么苦么?
今年看了看就业去向,跟师弟师妹聊了聊,继续深造的达到了70%+。。。
再看看申请硕士:当年大家都看不上HK,新加坡的学校。有条件的基本都是美国项目+英国oxford,LSE之类一堆人。现在吧,hk的学费都要40+万了,申请还非常激烈。。。新加坡就更不用说了,录取快被成为严苛了,虽然学费才20多万。。。考研考公的就不说了,各个大学霸
编辑于 2022-09-01 02:27・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yyuus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三七 - 1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其实经济没说的那么差,说难听点因为破产跳楼的还没疫情封城被病痛折磨跳的多。
比如海底捞,网上说不行了要关店,结果我昨天还专门跑一趟,是的周边3家店关了2家,然后那一家爆满,晚上7点半和我说排位估计还要等2-2个半小时!?
如何看待「海底捞将关停300家左右门店」?海底捞内部是一个什么样的运营制度,这些门店职工将何去何从?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6897946
如果真的是大萧条一样,那平时多看看现实周围,比如小区里今天跳一个明天一家吃老鼠药,再比如晚上少走偏路或者少去火车站(我小时候可是亲眼看到火车站那边小孩抱着过路人的大腿乞讨+行窃的,现在还会有这种事么?)
所以只能说大家赚的少了,吃到嘴里少的,企业都在缩减成本,但是真能赖活还是能活得下去的
编辑于 2022-08-28 08:42・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kentmu - 579 个点赞 👍
一个朋友,外债六百多万,老婆带孩子离婚走了,贷款买的房子烂尾,想不开上个月走了!
走那天,刚跟网贷催收的聊完电话,跟我打了个电话说一定要保重云云,感觉不正常就劝他想开点儿,早晚会有解决办法的,看看恒大加印哥都那样了不是也没怎么样嘛,再者政府欠咱们的钱都赖着几年不还,也没见哪个领导愧疚,咱们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都赖着吧。
劝别人讲的轻松,其实我自己的日子也是一地鸡毛。
我一小微企业创业者,做轻资产行业,也是疫情影响非常重的行业(好像说老百姓能干的生意受影响都非常重,呵呵),疫情前公司的状态是项目不多一年也能做几个,维持着二十几个员工工资及本人家庭生活,项目欠款一直有公司也能转的开,20年初疫情爆发后心态影响不大,员工工资正常发放,想着顶多几个月就过去了,到下半年就感觉形势不对,新项目没有老项目款项收不回来,政府都在忙疫情防控,根本不理你,要钱门都没有。
后来感觉不对,就想着调整业务方向,员工工资发70%,有部分员工主动离职,沟通无果放行。新业务须费用投入员工结构调整,疫情断断续续影响推进缓慢,更多员工想离开,多次沟通也拦不住陆陆续续离开大半,只剩几个核心员工,坚持到年底发完工资,个人积蓄消耗殆尽。
21年收缩办公室压缩各项开支,家庭积蓄房产车子抵押贷款朋友借款陆陆续续消耗中,新开发项目也因断断续续的疫情最终不了了之。10月份痛苦的生活开始,政府项目欠款一分钱都收不回来了,要账得到的回复是政府也是欠一屁股债,没钱支付。
22年四月份开始拆东墙补西墙,到现在债务违约全面爆发,主动跟银行沟通延期还款,生活都很难维持,不知道未来我会怎么样,反正我不会自杀,好死不如赖活着……
——————————
看到这么多点赞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说明身处困境中的人比较多,我不想自己身上负能量的事情影响大家,我们走到这一步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这需要自己去反思,但越是艰难时期越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希望大家共克时艰向未来!
编辑于 2022-08-29 14:06・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愚者 - 3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为什么 - 0 个点赞 👍
现在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差的状态,全国各行各业面对的困境,就像几个人在深山遇到老虎,打是肯定打不过的,跑,当然也跑不过老虎,但我尽量跑赢同伴,同时为了跑的快,我把食物和装备都扔了~~~
所以大家面对的经济问题其实根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自心知肚明,都选择了跑赢其他行业就算赢,没倒闭都算胜利,尽管降薪裁员,缩减支出,但不吭声,就等着其他人先扛不住,先去闹,好消息是村镇银行和大规模断供就是别人先扛不住~~~
发布于 2022-07-15 17:4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像条小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