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鸡娃失败后给孩子贴上「烂尾娃」标签,普通平淡的生活为什么会被看作「烂尾」?我们又该如何定义成功?
教育行业的焦虑永无止境:曾经“原版娃”“牛娃”“竞赛娃”等标签为中产家长营造了欣欣向荣的鸡娃前景,而如今,“烂尾娃”又成为了中产圈子里茶余饭后的高频词。所谓“烂...
- 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荔枝新闻、新周刊的背后势力是谁?是谁在带节奏?还热搜第一,什么突然的社会热点问题。现在这个词又成了家长给孩子贴的标签了?最初不是某些人用来唱衰中国教育模式,跪舔欧美的么?
你倒是举个实例来看看,哪个家长给自家孩子贴这种标签了?别人家里的事你咋这么清楚,你是人家厨房里的垃圾桶,还是人家茶几上的烟灰缸?
我看贴标签的不是家长,而是这篇所谓的新闻稿吧。居然还自己搞了个定义,告诉大家符合该定义者就可以叫做什么人。这不是在报道,这是在说教。你干脆设计一个袖章,六角星之类的,告诉大家带上我设计的这个袖章,都可以定义为烂尾娃。
这就是国内新闻的面目和水平?
突然间刻意制造家长和孩子的对立,这是铁了心要把中国孩子孤立出来,往死里黑是吧。硬造社会问题,搞了个新名词就可劲地造新闻,而且还是针对孩子,让孩子背上本不该有的包袱和罪名,居心何在?
而且为什么你直接跳过其他可能性,直接把矛头对准孩子呢?教育不成功,可能是孩子的问题,可能是家长的问题,还可能是老师的问题,甚至还有可能是社会环境问题。
很多家长自己就有严重的问题,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更是有严重问题。这跟家长投入多少没有关系。家长北大清华,孩子教啥啥不会的也有,最后考二本上职校的也有,人家家长自己也没听说过给自己孩子贴标签烂尾娃的。人家不贴标签。只有素养不高的人才随便给别人贴标签,而且还是歧视性侮辱性的标签。小心家长来揍你。
教育学里不是有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吗?你怎么不觉得是老师不行呢?打着教育的名义骗家长钱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师资素质不好,投入多少教学都是无效的,光鸡娃有什么用。
有些孩子本来成绩很好,突然就不行了,很多情况下是遇到了无法解决的负面外部因素,包括校园凌霸,甚至是来自某些社会人士的干扰威胁,让孩子无法安心专注于学业。有些女孩子甚至是因为受到了性骚扰,所以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甚至被逼疯退学的也有。能过上普通平淡的生活已经很不容易。
这么多能出岔子的地方,所以你是因为什么原因除了看到孩子有问题,其他因素看不到呢?你跟孩子有仇是吗?
还专门针对中产家庭。要我说,你们制造问题站的高度还是不够啊。我父母是高校教授,在国内算条件不错了。但是某国外亿万富翁看到我家住的房子(学校发的产权房),觉得对他来说过于朴素寒酸,达不到他所期望的高度,勃然大怒,遂辱骂我父母。真事。你们怎么不再造出一个“中国中产阶级的繁荣假象,没有一个人够得上称作成功”的社会问题呢?是因为你没有亿万富翁的眼界吗?
一日三餐,上班下班,不管你在哪里做什么职业,谁的生活不是普通平淡的生活?社会上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做着普通的工作,过着平淡的生活,这是正常的社会规律。什么时候这成了一个问题了?很奇怪。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过的也是普通平淡的生活。鸡娃的家长过的也是普通平淡的生活。制造这个新闻热点的写手也过着普通的生活。你要是“成功”了,也就不是在这里写这篇新闻稿挣钱了。那是不是可以说,你这个新闻写手也是你那烂尾的父母的烂尾娃?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是个人就有很多没能实现的构想,但你认为烂尾的就只有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很多被刻意制造出的问题,背后的驱动因素都不是善良,而是势利和势力,是有人要搞事情。可能是怕社会太稳定,没有新型阶级矛盾。还搞了个“语义延伸”,生怕制造的社会矛盾不够大是吧。
编辑于 2025-01-16 21:4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陆予蛰 - 389 个点赞 👍
我儿子上小学,
去年黑神话大火的时候,我本来没打算玩,结果孩子妈单方面买了黑神话和孩子打,
两人打到大头玩不下去了,当时不是有个梗,说一小伙打了一个通宵没打过去,第二天女朋友问他为什么黑神话的boss都长一个样子?
两人玩不下去,就扔给我玩,
按照题目,这就是属于烂尾了,
于是我就接手玩,一直打通六周目,我就不玩了,
后来我儿子说还想再试试玩玩,于是我就教他怎么玩,
现在是放假了,之前还在上学,每周只能五六日玩每天1小时左右,所以进度比较慢,目前刚通关一周目,
我怎么教呢?
1、比如打大头,我让他先绕过去,练级到10级,有了三棍,就好打多了
2、我会告诉他各种注意事项,技巧,心得等等
3、如果有的BOSS多次打不过去,我会给他演示怎么打,打到BOSS快死了然后自杀,让他自己从头打
4、除了杨戬他打了很多次,其他boss都还好,大圣残躯第一次自己玩就一遍过。
但是,也有很多不足,毕竟小学生,
5、有的地方我已经事先提醒,但是他依然麻痹大意,自以为是,于是死了。比如初音未来,提醒他了,他觉得是个小怪,结果死了
查看全文>>
青山布衣 - 102 个点赞 👍
说明做父母的从始至终就没把孩子当个人来尊重,也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孩子当人来爱。他们真的只把孩子当投资,把孩子当成实现自我诉求和欲望的工具,等投资失败了,他们就不想管了。
我觉得养育孩子从来都没有成功或失败可言。孩子的好坏,永远是亲子关系的体现。
但亲子关系的掌控者,在孩子未成年,依赖父母的时候,永远是捏在父母手心里的。哪怕是青春叛逆期,也是如此。
不要觉得孩子是傻子。你是真爱他,真在乎他,真关心他,真尊重他,他是知道的。
没有一个孩子是吃饱了撑的就是想看父母痛苦的。只有自己在父母那里被伤了,受委屈了,他们才会把自己的伤痛映射到自己行为上,以伤害他人来掩埋自己的痛苦。
人是个活物,你对他做什么,他是有反馈的。
在孩子低龄时不顾及孩子的情绪,不顾及孩子的心理成长,以“为你好”为借口,使劲功利鸡娃。
到了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旺盛时,忽略孩子赤裸裸的心理诉求,自己受不了孩子的情绪波动,无法暴力强压孩子,这时候父母就摆烂。
这才是“烂尾娃”的真相。
暴露的,是鸡娃父母的贪婪和不负责。
而承担苦果的,都是这些为
查看全文>>
渡云筑乔 - 73 个点赞 👍
给孩子的人生预设种种目标,构筑宏大的鸡娃工程,过度介入孩子的人生,最后又在孩子不及预期时,给孩子贴上烂尾的标签。。。
对这些家长而言,孩子究竟是什么?是用来相互 PK 的宠物精灵吗?大号练废了,再练个小号,生个二胎,不会就是这群人吧?
如果成功就是 PK 掉所有人,那这个世界上只能有一个赢家,绝大多数人都是失败者。
显然,这并不是现实社会的运作逻辑,许多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失败者。这是怎么实现的呢?
亚文化
以我自己为例,作为一名算法工程师,我不需要和 14 亿中国人或者全球数以亿计的程序员竞争来获得自我价值感。我只需要关注机器学习这个细分领域就够了。更进一步说,我可能只需要专注于深度学习,或者更具体地说,只关注间隔重复算法[1]这一方向。再比如,如果我选择在知乎上专攻教育领域的问答[2],而不是泛泛地追求在整个中国互联网上出名,我就不必再和数以百万计的网红博主竞争;我只需要在教育这个垂直领域里脱颖而出,面对的可能只有几万人。
这是一个更容易把握的赛道。它也更接近邓巴数,这个概念在网络世界同样
查看全文>>
Thoughts Memo - 49 个点赞 👍
好扎心的一个词。
想起之前看《三悦有了新工作》,电视剧里的主人公三悦还没去殡仪馆工作的时候真的是“烂”,在家拉着窗帘,躺着刷手机,不分白天黑夜,饿了就是泡面,她妈妈进来拉窗帘踢到泡面汤,洒了一地的场景......